工厂文化长廊创意设计方案[车间文化长廊设计]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4-04-25 21:20 分类:资讯 浏览:18 评论:0
每逢新谷登场前约一个月左右,农家都要做一项“工程”,那就是做新场。早些年,农家屋舍前都有一块打谷、晾晒用的泥场,小的有五六十平米,大的约百来个平米,这要视家庭人员多寡而定。
早年乡下还没有水泥场地,泥场又是蚯蚓、蝼蛄的乐园,一年下来往往被“破坏”得千疮百孔。于是,在新谷登场之前,做新场便成了农家别无的选择。对农家来说,做新场也算是个不小的工程。首先要选择有连续“秋阳朗照”的好天气,其次要有足够的劳动力。一旦定下哪天要做新场,就如同要过个小节日似的,有的人家还要杀鸡宰鸭,去镇上割上斤把肉,煮上几只咸鸭蛋,当然还有自家菜园子里的一些菜蔬,无非是韭菜、青毛豆之类,尤其是劳动力短缺的人家还需叫上“替工”(请有经验的做场人),人家是来帮忙的,所以饭桌上是怠慢不得。
做新场那天,家人都起得早,有的用铁搭、锄头将老场地坌松,而且要坌成小泥块,深度约在10公分左右;有的到河埠头挑水,将一担担水泼入已经坌松的泥场,有人用铁锹、锄头将泥块头捣碎,和水搅均,有的在场地四周打沟,好让多余的水流走。这水和泥的比例大体上也是要算准的,水过少泥巴难以凝结,过多场地就太烂,所以要恰到好处才是。这个恰到好处就是不干不湿,泥和水相得益彰。这块场地须高出周边约两三寸,因此需要从别处担些泥土过来,将场地垫高。四周还要开条小沟,以便下雨时让场地上的水往底处流。
当泥水和谐后,还得用铁搭、锄头的后脑勺将泥块捣得细碎、拌匀、平整,然后就交给太阳朗晒。等到下午三四点钟,场地上多余的水已流干、蒸发了,上面已经能站得起人且不黏脚了,于是就开始在上面踩踏。这踩踏也不能乱来,得一行行密密地来回踩踏。先是大人们穿着草鞋,反剪双手开始踩踏,几个大人在上面踩踏时发出“格叽格叽”的声音,很是悦耳。这时孩子们也按捺不住了,蹿到新场上模仿大人踩新场,但往往要被大人们赶下场去。一是因为孩子人小量轻,踩踏不结实;再是孩子们纯粹是为了玩,踩踏起来往往没有章法。孩子们虽然心也痒痒,脚也痒痒,也只好“望场兴叹”。等到踩踏得泥土不黏鞋了,于是大人们干脆脱了草鞋,光脚在上面踩踏,那为了是让新场更加光鲜。
新场刚刚做好,还嫩着呢,所以当晚要用绳索什么的将四周围起来,以防猫狗或行人穿越。农家总是以勤劳著称的,翌晨,太阳刚刚露脸,沉静了一夜的新场上,父辈乃至祖辈们又开始在新场上踩踏起来。这时的新场较之前一天要“老相”多了,也更经得起踩踏了。如此反复踩踏,使新场格外光洁平整,之午后,一块崭新的泥场出现在自家的屋前。
随着时日的推移,新场越来越老到,也越来越能承受更大的压力。秋收了,新谷登场了,大人们在自家做好的新场上甩稻脱粒,扬尘晒谷,叠柴垛,晒黄豆、芝麻、红豆等秋收的成果。秋忙结束后,新场就成了孩子们的领地,他们在那里躲猫猫、掷陀螺、打弹子、翻洋片、滚铁环、造房子(一种游戏),整天玩得不亦乐乎。大人们则站在台阶上,吸着纸烟,道着年景,看着孩子嬉闹,满是皱纹的脸上蓄满了惬意。
如今,除了不多的一些农田和杂边旱地,其余的都成了水泥地,水泥(沥青)马路、水泥广场、水泥通道,每座城市都被钢筋混凝土“森林”覆盖着,如儿时那样的泥场已经难觅其踪了。
本文章内容与图片均来自网络收集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
相关推荐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- 资讯排行
- 标签列表
- 友情链接